關鍵詞:美聯儲、降息、宏觀
【導語】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維持4.25-2.5%的基準利率不變,放緩縮表步伐。從聲明、點陣圖、經濟預期到鮑威爾的新聞發布會,更多的體現出對“滯脹”的擔憂以及對風險的應對預期,偏“鴿態”的表現使得市場預期有所緩和。
3月20日,美聯儲議息會議決定維持美國基準利率4.25-4.5%不變,但相較于此前市場至于通脹風險的擔憂,此次美聯儲議息會議實際上更顯“鴿”態,放緩縮表,仍舊維持2025年2次降息的預期,市場對此的解讀也表現“寬松”,會議表態后美元指數下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降,美股三大股指上漲,黃金進一步上破,原油價格也呈現上行態勢。從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果來看,
1.會議聲明“顯風險”,放緩縮表“偏鴿”。美聯儲維持3月基準利率不變,對比1月FOMC聲明,美聯儲更為強調“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并且刪除了“實現就業和通脹目標所面臨的風險大致平衡”,同時,美聯儲宣布自4月起,將放緩縮表,將國債減持規模從250億美元降至50億美元,或是避免在政府債務上限壓力中進一步收緊流動性約束,會后鮑威爾對記者的回答中也提及“放緩縮表的討論最初確實由TGA賬戶資金流動引發,但又不僅僅是為了應對債務上限問題”,將MBS堅持維持在350億美元。12位FOMC票委中沃勒提出了反對票,但是不是反對利率不變,而是認為縮表步伐應該維持。
2.點陣圖顯示美聯儲預期2025年仍將降息2次,累計50bp。但相較于12月的點陣圖,19位官員中對2025年不降息/降息一次的支持增加,對降息3次及以上的支持減少。雖然2月美國CPI數顯示通脹降溫,但由于關稅影響尚未計入以及4月“對等”關稅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美國通脹擔憂不減;但自2月底以來,美國經濟呈現硬性指標尚顯韌性,軟指標風險抬升的邊際降溫態勢,關稅帶來的壓力打擊了消費者信心,宏觀“滯脹”擔憂增強,美聯儲也在風險與通脹中艱難抉擇。3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后,據CME“美聯儲觀察”工具,市場押注美聯儲5月利率不變的概率下調,押注6月降息25bp概率由55.4%上升至56.6%,降息50bp概率由10.3%升至12.6%,2025年美聯儲降息2次,最早的降息窗口或在6月。
3.經濟預期顯現美聯儲對經濟“滯脹”的擔憂。關稅風險加劇疊加特朗普政策不確定前景,美國宏觀經濟壓力增加、通脹預期上行。一方面經濟增長預期放緩,對比2024年12月的展望預期,美聯儲降2025年GDP增長下調0.3個百分點只1.7%,2026年和2027年的增長預期也分別下調0.2和0.1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主要的兩大指標中,對就業市場仍然維持韌性預期,對2025年失業率預期由4.3上調至4.4;也上調了2025年通脹預期0.2個百分點至2.7,核心PCE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至2.8。
4.新聞發布會中的“不確定性”。會后鮑威爾新聞發布會表態中傳遞的信號或對市場緊張情緒有所緩解。針對宏觀經濟預期,鮑威爾表示“調查數據顯示不確定性和下行風險顯著上升”,“市場情緒有所下滑,或與政府在政策中的重大變化相關”,但經濟似乎依然穩健。通脹方面,并不否認短期抬升的可能,也不認為長期通脹會有太大抬升。就業方面,“招聘率和裁員率均處于低位,整體勞動力市場保持平衡”。但關于“關稅”問題,鮑威爾則多次表達了政策和預期影響的“不確定性”。
整體來看,2月以來美國宏觀經濟“軟指標”超預期下滑,諮商會和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均呈現超預期下滑態勢,關稅對宏觀經濟的壓力與通脹預期打擊消費者情緒,同時,“硬指標”也顯現動能減弱態勢,非農就業不及預期,失業率上行,美國制造業PMI近乎停滯,零售銷售數據不及市場預期。此外亞特蘭大聯儲的GDPNow模型對美國經濟的預測也顯現出斷崖式下滑,加深市場對美國經濟擔憂。但相較于“衰退”升溫,美聯儲的宏觀預期報告中更顯“滯脹”,強調了“硬指標”穩健傾向,經濟的健康穩定狀態;同時淡化了當前的關稅預期,通脹仍將向目標區間前進。
當前美國經濟仍處于韌性態勢,尚未有明顯的宏觀經濟利空風險點,關稅帶來的通脹影響并未在此前的CPI數據中呈現,由于前期市場早已計入美聯儲3月利率維持不變預期,因此市場更多或在其維持2次降息以及放緩縮表的“鴿態”中呈現緩和態勢,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行,美元低位震蕩,黃金走升。同時,在地緣反復之外宏觀情緒的緩和或也對原油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但仍要關注4月美國對等關稅的落地以及后續通脹指標中對關稅影響的指向,若實際關稅落地力度較此前美政府表態更為緩和,則市場或仍有修復預期。